返回

开箱吧,导演!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43章 北美的年轻人们哟,请再大点力!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没好的主题。

    周建辉不得已只能给路江再次去电,想听听路大天才有什么点子。

    路江能有啥点子。

    但他也不能直接说“你就是啥也不干也能被提名”吧。

    他于是干脆表示:“你干脆用‘初闻不知曲中意’这个主题来展开好了,或者你借鉴一下《大话西游》在内地被结构的影评,这你看过的吧.”

    周建辉听后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对啊!

    《you》乍一听是首甜蜜情歌。

    但实际上内核却完全相反。

    再加上路江是中国人。

    那不如干脆直接把两者结合!

    突出一个来自东方神秘古国诗人的情歌,来打一打差异化。

    中国人现在在北美存在感不强。

    换平时这么搞肯定不太行。

    但既然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。

    不如兵行险招。

    没准运气好出现不错的效果呢?

    就算没有,最起码路江在北美也能留下名号。

    回头再采集一些歌迷的采访,结合公告牌成绩往内地一发,路江这波照样能赢麻!

    “就这么办!”

    周建辉很快做了决定。

    于是第二天开始。

    北美各电台介绍《you》的时候,纷纷用上了前缀:

    “这首歌,没点阅历的人听不懂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你是笑着听完这首歌,说明你没听懂,如果你是哭着听完这首歌,说明你听懂了第一层,如果你听完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,恭喜你,你真的听懂了。”

    “这首歌最近很火,但大家都不知道,这是来自东方古国的音乐诗人写的歌,仔细听,你将会看到伤痕累累的,过去的你”

    “.”

    这次因为有“炮火覆盖”一般的资源投入。

    电台、mtv等覆盖面远超几周前。

    效果自然也不是几周前抠抠搜搜的资源投入,以及电台自发播出的效果能比的。

    只是一开始,许多听众们听到这些前缀介绍时的第一反应却不太好。

    什么叫一般人听不懂?

    故弄玄虚!

    莫名其妙!

    一个中国人写的英文歌?!

    WTH?

    中国人写地好英文歌?

    这种歌鬼才听嘞!

    但随着歌曲播放。

    很快正面效果就出来了。

    实际效果还真和前缀一样。

    没啥阅历的,只觉得这是首甜美抓耳的情歌。

    但有点阅历的,很快开始思考所谓深沉含义到底是个啥。

    然后听着听着就哭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最后那句:

    “Iwillneverbewithyou”

    记忆深处的伤疤被狠狠揭开!

    痛,太痛了!

    于是很快,歌曲本身的魔力进一步开始展现。

    众多乐评人下场评论。

    “若你曾被它打动,或许正因为那份甜蜜与苦涩的交织——就像爱情本身。”

    “是一首披着糖衣的毒药,而我这一生,吃过三次!”

    “听第一遍,我不敢相信这是中国人写的歌,听第十遍,我相信这是一首诗,一首用古老中文翻译出的英文诗”

    “这是一首披着浪漫外衣的悲伤诗,它用美丽的旋律讲述了一个关于瞬间凝视、永恒失去的故事,正如歌手路所说:初闻不知曲中意,再听已是曲中人,很美,也很残酷”

    “.”

    这些乐评人,有的是充值了的。

    但更多的是自发的。

    因为华纳总部没给多少钱。

    而在这里头,让周建辉感觉意外的是,大家似乎对“中国人”的整体印象不算差,并没有他相信中的那样,一旦放出是中国人的身份就会遭遇天量嘲讽。

    细细一探究,他发现,原来原因多种多样。

    有程龙电影《尖峰时刻》这些年在北美火了的原因。

    有李连杰在好莱坞出名的原因。

    更多的还是北京申奥成功,全世界的目光都比以前更加关注起东方神秘古国来。

    在这些事件的影响下。

    中国人在北美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了!

    路江这位被包装出来的东方音乐诗人也直接吃到了红利。

    于是随着《you》的走红,误打误撞间,路江还真就成了东方的音乐诗人,甚至在有些地方,路江的头衔直接成了“诗人”而不是歌手、演员、导演。

    这尼玛.

    不知道路江知道后会不会抓狂。

    周建辉看到后都开始憋笑了。

    不过无论怎么说,这次的营销算是很成功的。

    没几天,除了现实中,北美网络上也对《you》展开了更热烈的讨论。

    甚

第143章 北美的年轻人们哟,请再大点力!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